有案件为什么要找律师,难道法官不会给你公道吗?

2025-08-22 16:25:00
xianchuan5
转贴
357
摘要:承办案件的法官都懂法,但是他们不是那个会为了你的利益争取的人。

1. 法律规定 “谁主张,谁举证。”搜集证据是当事人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法官的义务,法官不会深入分析你的案情后提前告诉你案件需要哪些证据。开庭时你有证据就赢,没有证据就输,就这么简单。因为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在法官眼里就不是事实。当事人普遍缺乏判断案件需要搜集哪些证据的能力,而律师可以指导你搜集相应的证据,不再让你在法庭上“口说无凭”。


2.有的案件,事实清楚,但是法律关系或适用法律方面存在争议。比如,房屋买卖案件,买方付清房款,卖方拒绝过户。如果买方起诉要求确认房屋归自己所有,法院会判决买方败诉。如果买方起诉要求卖方协助过户,法院就会判决买方胜诉。不是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形法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出现法律空白,就可能出现多种观点。要想说服法官,必须依靠专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诉讼经验以及强大的法律推理能力,对于不懂法律的当事人来说,难以完成这一任务。


3.当事人习惯以“情理”、“道理”来推断案件处理结 果,但是打官司,法院是依据 “法律”来处理案件。有时候,“情理”、“道理”和法律规定不一定一致,所以生活中经常出现虽有道理,但输了官司的案件。如果有律师介入,不再单纯依靠“情理”、“道理”打官司,避免明显败诉的案件。


4.很多法官一年要审理几百件案件,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各种考虑,但律师能够站在己方当事人的角度深度挖掘对己方当事人有利的细节、证据和观点,从而增加胜诉的概率。


5.法官也是人,也会判错案,如果一审判决都是正确的,那就没有必要设置二审法院了,生活中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改判的案件了。但是法院即使判错了,对于不懂法律的当事人来说,也很难发现错在哪里,但律师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进而帮助当事人提起上诉,争取改判。


6.有的当事人遇到纠纷时,往往会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法官,请求照顾。在庭审过程中,如果法官稍微“照顾”一下一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是很难看出来的。如果有律师参与庭审,法官就会有所顾忌。


7.有的法官从事审判工作时间不长,审判经验难免欠缺,对于某些关键案件事实可能存在遗漏,导致案件处理结果错误。如果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代理当事人参与诉讼,在关键问题上进行提醒,将会有力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8.有的案件可能成为被告的主体众多,比如道路的管理部门,有可能是交通运输局,有可能是住建局,还有可能是政府,当事人在没有律师的参与下很可能告错,面临败诉的风险。


9.有的案件存在赔偿责任竞合的情况,即一种损害,当事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法律关系来主张权利。有时候选择法律关系的不同,赔偿的范围就不同,举证难易程度也会不同,委托律师能选择更有利的方案。


10.打官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有很多程序性的事务。有的案件需要鉴定,有的案件需要申请法院调取证据,有的案件需要申请现场勘验,有的案件需要申请证人出庭,有的案件需要申请鉴定人出庭,有的案件需要追加被告或第三人,有的案件需要申请财产保全或解除财产保全,有的案件需要申请证据保全,有的案件还需要申请先予执行,还有的案件需要提出执行异议、案外人异议。以上这些程序性事务都需要当事人自己来主动完成,法官只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来作出相应的决定。任何一个程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对自己非常不利的后果。


当然,肯定会有不少人认为律师根本没有用,只会骗当事人的钱。有这种想法的人,遇到案件就不要找律师了,也不要在网上搜律师写的文章进行参考了。遇到案件自己上,跟着感觉走,民事案件大不了一败,刑事案件大不了一死!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