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男女对立现象原因的思考
- 2025-05-31 19:50:00
- 网络匿名
- 转贴 402
当代中国男女对立现象如此严重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恰恰是男女双方都想要的社会公平——越公平,越对立。
95后的这批中国人其实是非常原子化的,他们的家族观念、集体观念非常薄弱,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才是其主流思想。当然, 这不是 95后的问题,而是中国教育 的问题 。 70 后、80后的大部分人,其实完整读书的时间是不长的,很多人就只读了小学、初中,认识些字,然后就直接跟着哥哥、叔叔们出门打工、做生意去了。而女性,尤其是农村的女性,不读书的也是大有人在。在中国工业社会的早期,还维持着农业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家族观念、人情往来、裙带关系等等的集体观念。而 进入 21世纪后,随着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男女第一次在教育上获得了公平的对待 ,但这恰恰也是男女对立的开始。这一代的男女有一个特点——成绩至上: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 , “ 努力获取成绩,得到回报”是他们的核心人生观。这种观念符合社会公平中的机会公平、平等原则:社会和经济机会要向所有人开放,确保每个人在公平的机会下通过能力竞争来获得职位和地位。
在这种教育经历下,相比于老一辈来说,95后的年轻人他们对社会公平规则的依赖远远超乎老一辈的想象。你看,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县城,老一辈人遇到问题的第一观念就是找人、托关系,看看有没有给解决办法的人; 而 95后的年轻人则是寻求社会规则的帮助 ,这是这一代人的深层理念。
到此为止的话,其实年轻男女在追求公平的社会规则方面还是不会产生对立的,但是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的影响,当下的中国是做不到确保每个人在公平的机会下,通过能力竞争获得职位和地位的。于是呢,又有了社会公平的第二个原则“差别原则”:在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这种不平等应有利于“最不利群体”的最大利益,这意味着,资源分配和机会提供应优先考虑那些处在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以提高他们的福利。简单来说,就是保护弱者。好了,这个时候男女对立就出现了。在当下社会规则制定者的这一群老一辈人眼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 让我们从 95年之后出生的中国男性的视角来看一看,在 他们 人生三观形成的 6 -18岁的时候,社会评价强弱的标准只有一个——“成绩”。但是大家想想,这个时候女性的成绩就算 不是完全强于男性,但也差不多吧。所以在 95后男性的眼里,女性并不是一个弱者, 而是一个平权者,甚至是强者。
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老一辈和年轻男性的观念冲突。男强女弱是烙印在这些老一辈脑海里,由旧社会所带来的,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观念,而他们作为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必然追求对弱者的保护,在各类的社会规则上优先保护女性。但年轻男性却不这么觉得 : “ 你保护的是弱者吗?你不是在保护平权者,甚至强者吗?这不是不公平吗?” 带有父权意识的老一辈歧视女性,因为歧视女性,不把女性当做一个平等的对象去看待,那么就会包容保护女性,不与女性斤斤计较。不带有父权意识的年轻男性平等的看待女性,因为尊重女性,把女性看作一个平等的对象,那么就不会娇惯女性,且事事要分明。所以当下的男女对立是无法解决的,而且会愈演愈烈,直到新一代的男性掌权,获得制定社会规则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