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法律行业的常见“黑话”(专业术语)
- 2025-08-27 13:27:00
- xianchuan5 转贴
- 277
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像是 “黑话”一样,懂的人心领神会,不懂的一头雾水。这种认知壁垒的存在,使得非专业人士在专业人士面前没有话语权,甚至有被忽悠的可能。
在司法领域也有很多专业术语,而且与其他领域稍有不同,法律术语与生活语言很接近,更让很多当事人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法庭上,法官和律师们用这些术语交流时,当事人仿佛在听一种加了密的语言,把握不住重点,动辄几十页的判决书,当事人看起来更是头疼。
其实,这些法律 “黑话”背后隐藏着法律程序和规则的关键要点。今天, 就帮大家梳理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让普通当事人也能理解基本的法律语言。
|
|
|
起 诉 就是当事人因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纠纷,向法院提出要求法院进行审判的请求。简单来说,就是你觉得自己有理,要求法院来评评理。比如,你和别人签了合同,对方不履行,你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或者赔偿损失。 |
|
上 诉 则是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不服,向上一级法院请求重新审理的行为。比如,一审法院判决你败诉,但你认为判决有误,就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要求重新审查案件。 |
|
管 辖 是指确定某个案件应该由哪个法院来审理的规则。并不是所有的法院都可以审理所有的案件,法院也有自己的 “责任田”。比如,一般民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这就是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之一。如果被告在A市,原告在B市,那么通常情况下,案件就应该由A市的法院来审理。 |
|
主 张 在法律上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索要,比如你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10 万元,这就是主张损失赔偿。二是提出某个事实为真实的,例如原告主张双方签订的合同有效,就是要求法院认定合同的效力。 |
|
保 全 是为了防止对方转移、隐匿或者变卖财产,从而影响案件的执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比如,在离婚案件中,一方担心另一方会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就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会依法冻结或者查封相关财产。一般的保全指财产保全,也可以保全证据。 |
|
答 辩 与原告起诉的事实与理由相对应,被告在收到原告起诉状后,也可以向法院陈述自己反驳对方的意见和理由。比如,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偿还借款,被告可以在答辩中说明自己已经偿还了部分借款,或者这笔借款是原告赠与的,不需要偿还。 |
|
反 诉 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被告以本诉(原告的起诉)的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诉讼请求。比如,甲起诉乙要求支付货款,乙可以反诉甲要求赔偿因货物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反诉是一个独立的诉讼,也就是说即使本诉撤诉,反诉也可以正常审理。 |
|
时 效 法律上的时效主要包括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导致丧失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比如,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如果三年内你没有主张权利,法院可能就不会支持你的诉求。而除斥期间则是指某些权利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否则该权利消灭。诉讼时效被中断后重新计算,除斥期间不行。 |
|
证据 “三性” 是指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真实性,就是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伪造的。比如,一份伪造的借条就不能作为证据。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来源和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比如,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录音不能作为合法证据。关联性,则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直接的联系。比如,你起诉对方侵权,提供的证据必须与侵权行为有关。一个证据缺少任何一性,就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
|
证明目的 就是当事人提供证据想要证明的事实。比如,你提供一份合同,证明目的是证明双方存在合同关系。法官会根据证据是否能达到证明目的来判断证据的效力 |
|
异 议 是指当事人对法院的某个决定或者对方的某个行为表示不同意。比如,你对法院的管辖决定有异议,可以提出管辖异议;对对方提供的证据有异议,可以提出证据异议。 |
|
适 用 是指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相应的法律条文。比如,合同纠纷案件就适用《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 |
|
债权 /债务 债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比如,你借给别人钱,你就对对方享有债权,要求对方还钱。有权利必有义务,债务是与债权对应的义务,权利必有所指,指向的一方便有义务。还是上面的例子,你向他人借钱,你就是债务人,有义务偿还借款。 |
|
权利 /义务 类似上面的债权债务,范围更为宽泛,不限于债。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当事人可以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比如,法律规定当事人有参加法庭辩论的权利。义务,则是指当事人必须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责任。比如,当事人有如实陈述案情的义务。 |
|
过 错 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注意义务,导致他人权益受损的一种主观状态。比如,在交通事故中,如果一方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发生,那么这一方就存在过错,需要承担责任。 |
|
应当 /可以 与一般生活上的理解不同,应当在法律上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表示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事,属于法律赋予的一种义务。比如,法律规定应当履行合同义务,那么当事人就必须履行,否则就会承担违约责任。与其对应的词是可以,表示法律允许当事人实施某种行为,属于法律赋予的一种权利。 |
|
驳 回 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主张不予支持。比如,你起诉要求对方赔偿,但证据不足,法院就会驳回你的诉讼请求。 |
|
判决 /裁定/裁决 判决,是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决定。比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 10万元。裁定,则是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对程序性问题作出的决定。比如,法院裁定驳回管辖异议。裁决,通常用于仲裁程序中,仲裁庭对案件作出的决定。 |
|
失信 /限高 失信,是指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比如,被执行人会被限制乘坐高铁、飞机等高消费行为。限高,则是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比如,限制被执行人购买房产、旅游等。一般来讲,无法履行判决必限高,失信必限高。 |
|
终 本 是指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当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就会进入终本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结束,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线索,案件可以恢复执行。 |
法律术语虽然听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它们是法律专业人士用来精准表达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作为当事人,了解这些术语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还能让你在法律纠纷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打破法律术语的壁垒,让法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