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委托]维护品牌声誉,委托律师布局商标知识产权保护
- 2024-12-02 11:41:00
- 原创
- 238
当事人描述: |
我们公司算是国内白酒行业泰斗,已经在深交所上市,旗下白酒产品曾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我们发现网上购物平台上有一些商家销售假冒我公司白酒,他们的假酒定价更低,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已经上当购买,若置之不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势必对我公司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对这些商家,有什么长期的防范、打击手段吗? |
分析与磋商: |
知名品牌附加价值高,历来是造假的重灾区。虽然《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设定了 “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售假人员也深谙其道,往往采用在各种网购平台、使用不同的工商主体注册网店,分散式销货,金额踩在刑法的边缘线外。虽然刑事上追究不了,但民事上仍可以依据《商标法》要求其停止销售,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维权的合理费用。 多次面谈沟通后,当事人决定委托律师全权处理区域内品牌维权,从刑事、行政、民事等多维度对侵权行为人进行打击。 |
律师处理情况: |
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涉嫌侵权网店线索,律师联系公证处进行商品购买公证,并由当事人鉴定商品真伪,若鉴定为假冒商品则采取进一步维权措施。 函告网购平台,要求立即删除下架侵权产品链接,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并提供侵权人的身份信息、销售量情况等。 与侵权行为人沟通,判断其主观认知、认错态度、赔偿损失意愿等等,促成双方私下和解,尽快化解掉纠纷。 若假冒商品数量较大,性质恶意,则进一步挖掘制假场所、商品仓库等信息,并向公安、工商等部门举报查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若联系不上侵权行为人,或无法促成私下和解,则依据《商标法》规定向管辖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由法院依法裁判。除了经济损失之外,当事人品牌维权支出的公证费、律师费、差旅费属于维权合理费用,亦在法定赔偿范围之内。 |